文心雕龍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校對中
南朝梁 劉勰 十卷
文心雕龍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成書於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 - 502間。全書共十卷,五十篇原分上、下部,各廿五篇,以孔子思想爲軸,經綸創作原理 ,浹洽齊梁時代及自先秦以來的文學成果,總結成一套影響中國文學創作的重要見解。
電子本校記
諸子第十七 張衡司史,而惑同遷固,元帝王①后,欲爲立紀,謬亦甚矣。 校①有電子本作﹁平二﹂。明弘治馮本作﹁年二﹂疑有誤。今據梅慶生第六次校定本改作﹁帝王﹂。 奏啟第二十三 若夫賈誼之務農,晁錯之兵事①,匡衡之定郊,王吉之勸禮,溫舒之緩獄,谷永之諫仙,理既切至,辭亦通暢②,可謂識大體矣。 校①明弘治馮本作﹁兵卒﹂,今據梅慶生第六次校定本作﹁兵事﹂。②有電子本作﹁辨﹂。明弘治馮本作﹁辭﹂,疑有誤,今據梅慶生第六次校定本作﹁暢﹂。 神思第二十六 相如含筆而腐毫,揚雄輟翰而驚夢,桓譚疾感於苦思,王充氣竭於思①慮,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 校①有電子本作﹁沉﹂。據明弘治馮本、梅慶生第六次校定本作﹁思﹂。 隱秀第四十
夫隱之爲體,義生文外,祕響傍通,伏采潛發,譬爻象之變互體,川瀆之韞珠玉也。故互體變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潛水,而瀾表方圓。①始正而末奇,內明而外潤,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矣。…… … 疑爲四百字補文 …
……夫立意之士,務欲造奇,每馳心於玄默之表;工辭之人,必欲臻美,恆溺②思於佳麗之鄉。……
校①下四百一十二字爲補文,元至正本、明弘治馮本均從缺。敦煌唐代草書手抄殘卷不全而無從考實。補文始見於明末錢功甫得阮華山宋本,即明代萬曆三十七年以前各刊本所未錄。明末天啟二年梅慶生第六次校定本爲最早刻本,其後清代黃叔琳輯注本亦收錄此數百字,補文因此廣泛流傳。其中﹁叔夜之贈行,嗣宗之詠懷﹂、﹁俱適乎壯采﹂爲後人增補。此說參王利器校補。自清代紀昀至今,諸家學者對補文真僞各有看法,反覆論證,待考。②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及有電子本作﹁匿﹂,今據黃叔琳輯注本、張松孫輯注刊本作﹁溺﹂。 待考中 |
|||
| |||
|
編者案:因電子檔每頁字碼過大,於不同裝置上或有缺漏、跳段、格式錯置等技術問題。
如見狀,煩請轉告開發人員,將盡力解決,以備妥善,方便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