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滑動 :
shift key+mouse scroll滾輪/ mouse middle button按一下
回總目
記錄閱讀位置

孫子十三篇整理中
春秋 齊 孫武

 

孫子孫子兵法春秋 齊 孫武

原文依據簡本校訂,補錄曹操孫子注

校勘、注釋按此顯示


曹操整理注釋孫子十三篇,以孫子略解(又名孫子注)傳世。後繼有(梁)孟氏、(唐)李筌、杜牧、陳、賈林、杜佑、(宋)梅堯臣、王皙、何延錫、張預等續注。
此電子本據宋本十一家注孫子整理,惟收錄曹操注。

又名︻軍形︼篇第四 

曹操曰:軍之形也。我動彼應,兩敵相察情也。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曹操曰:守,固備也。可勝在敵。曹操曰:自修治,以待敵之虛懈也。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簡本孫子注無此必字。據今本孫子十家註補,詳見孫星衍注。可勝。故曰:勝可知,曹操曰:見成形也。而不可為。曹操曰:敵有備故也。

不可勝者,守也,曹操曰:藏形也。可勝者,攻也。曹操曰:敵攻己,乃可勝。守則不足孫子注漢書 趙充國傳引文。簡本則作有餘,攻則有餘同上。簡本則作不足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所以攻者,力有餘也。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曹操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於九地之下;因天時之變者,動於九天之上。

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曹操曰:當見未萌。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曹操曰:爭鋒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曹操曰:易見聞也。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曹操曰:原微易勝,攻其可勝,不攻其不可勝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曹操曰: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曹操曰:察敵必可敗,不差忒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曹操曰:有謀與無慮也。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曹操曰:善用兵者,先修治為不可勝之道,保法度不失敵之敗亂也。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曹操曰:勝敗之政,用兵之法,當以此五事稱量,知敵之情。地生度,曹操曰:因地形勢而度之。度生量,量生數,曹操曰:知其遠近廣狹,知其人數也。數生稱,曹操曰:稱量己與敵孰愈也。稱生勝。曹操曰:稱量之故,知其勝負所在也。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曹操曰:輕不能舉重也。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谿者,形也。曹操曰:八尺曰仞。決水千仞,其勢疾也。

又名︻兵勢︼篇第五 

曹操曰:用兵任勢也。

孫子曰:凡治衆如治寡,分數是也;曹操曰:部曲為分,什伍為數。鬪衆如鬪寡,形名是也;曹操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三軍之衆,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曹操曰: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曹操曰:以至實擊至虛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曹操曰:正者當敵,奇兵擊不備。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曹操曰:自無窮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無窮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曹操曰:發起擊敵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曹操曰:險,疾也。其節短。曹操曰:短,近也。勢如彍弩,節如發機。曹操曰:在度不遠,發則中也。

紛紛紜紜,鬪亂而不可亂也;曹操曰:亂旌旗以示敵,以金鼓齊之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曹操曰:車騎轉也。形圓者,出入有道,齊整也。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彊。曹操曰:皆毀形匿情也。治亂,數也;曹操曰:以部曲分名數為之,故不可亂也。勇怯,勢也;彊弱,形也。曹操曰:形勢所宜。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曹操曰:見羸形也。予之,敵必取之。曹操曰:以利誘敵,敵遠離其壘,而以便勢擊其空虛孤特也。以利動之,以卒待之。曹操曰:以利動敵也。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曹操曰:求之於勢者,專任權也。不責於人者,權變明也。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曹操曰:任自然勢也。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實虛又名︻虛實︼篇第六 

曹操曰:能虛實彼己也。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曹操曰:力有餘也。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曹操曰:誘之以利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曹操曰:出其所必趨,攻其所必救。故敵佚能勞之,曹操曰:以事煩之。飽能飢之,曹操曰:絕其糧道以飢之。安能動之。曹操曰:攻其所必愛,出其所必趨,使敵不得不相救也。出其所簡本作不,據今本孫子十家註御覽改,詳見孫星衍注。趨,趨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曹操曰:出空擊虛,避其所守,擊其不意。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曹操曰:情不泄也。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進而不可禦者,衝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曹操曰:卒往進攻其虛懈,退又疾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曹操曰:絕其糧道,守其歸路,攻其君主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曹操曰:軍不欲煩也。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曹操曰: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敵疑也。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衆而敵寡。能以衆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衆者,使人備己者也。曹操曰:形藏敵疑,則分離其眾以備我也。

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曹操曰:以度量知空虛會戰之日。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曹操曰:越人相聚,紛然無知也。或曰:吳越,讎國也。故曰:勝可為也。敵雖衆,可使無鬪。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曹操曰:角,量也。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衆,衆不能知。曹操曰:因敵形而立勝。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曹操曰:不以一形勝萬形。或曰:不備知也。制勝者,人皆知吾所以勝,莫知吾因敵形而制勝也。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曹操曰:不重複動而應之也。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曹操曰:勢盛必衰,形露必敗,故能因敵變化,取勝若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曹操曰:兵常無勢,盈縮隨敵。

 

孫子孫子兵法春秋 齊 孫武

原文依據簡本校訂,補錄曹操孫子注

校勘、注釋按此顯示


校對凡例:
一、參考資料為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文物出版社 1985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文物出版社 2010、吳九龍銀雀山漢簡釋文文物出版社 1985銀雀山漢簡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文物出版社 1989,整理電子本。據張海波銀雀山漢墓簡牘集成︻貳︼、︻叄︼文物出版社 2021及其論文及衛松濤之期刊投稿等修訂釋文及標點。
二、殘缺內容難以判斷者,以□表示猜想文字,以■表示實有字而無法隸定;可隸定卻無法輸入,亦以■表示。
三、擬補之殘文加灰框標示,擬補之缺文加紅框標示。殘缺內容字數難以估計者,以……作標示。
四、異體字下以小字標示正體字。


參考版本

原本: 十家孫子會注 宋史 藝文志 南宋 吉天保 輯 1131-1161

底本:宋本 十一家注孫子 南宋 吉天保 中華書局影印本 1961
底本: 孫子 平津館本 重校刻 清 光緒三年 浙江書局 1877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藏


竹簡本: 銀雀山漢墓竹簡抄本 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 1976
      載銀雀山漢墓竹簡︻壹︼ 文物出版社 1985
      載銀雀山漢墓竹簡︻貳︼ 文物出版社 2010
      銀雀山漢簡釋文吳九龍 文物出版社 1985

殘簡: 大通上孫家寨漢簡 青海大通上孫家寨 漢簡殘片 載自文物 1981
晉殘本: 六朝鈔本舊注孫子 新彊吐峪溝 斷片 載自孫子集成 齊魯書社 1993
治要本: 魏武帝註孫子 載自唐 群書治要 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本 1967
曹註本: 宋本 魏武帝註孫子 清 平津館刊 顧千里摹本 載自孫子集成 齊魯書社 1993
武經本: 宋本 武經七書 北宋 元豐年間 朱服 輯 上海涵芬樓景印中華學藝社借照 東京岩崎氏靜嘉堂藏本 載自孫子集成 齊魯書社 1993
四庫本: 孫子兵法 載自文淵閣四庫全書 兵部類 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1983
孫校本: 孫子十家註 孫星衍校本 清 嘉慶二年 兗州觀察署刊本 1797
櫻田本: 古文孫子 日 櫻田迪 家藏抄本 服部千春孫子兵法新校 1997 附


書目

校注

魏武帝注孫子 又稱孫子略解孫子注 曹操 注 清平津館刊 顧千里摹本
武經七書 北宋 元豐年間 朱服 輯 上海涵芬樓景印中華學藝社借照 東京岩崎氏靜嘉堂藏本
十家孫子會注 宋史 藝文志 南宋 吉天保 輯
宋本 十一家注孫子 中華書局影印本 1961
孫子參同 明 李贄 評注 閔于忱 輯

孫子古本研究 李零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


評釋

孫子章句訓義 錢基博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吳孫子發微 李零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
孫子兵法譯注 孫子譯注補入曹操注 郭化若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工具書

孫子集成 謝祥皓 劉申寧 輯 濟南齊魯書社 1993
孫子兵學大典 邱復興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編者案:因電子檔每頁字碼過大於不同裝置上或有缺漏跳段格式錯置等技術問題
如見狀煩請轉告開發人員將盡力解決以備妥善方便後學